上次提了一嘴那部有名的韩国黑帮电影《新世界》,里面的卧底最后反了,看那部电影的时候感觉他的台词很少,基本上就是通过几次会面,还有他的一些神情去刻画他的心理活动。
韩剧挺喜欢去拍具体的人性,虽说有些情节浮夸抓马,但剧里的一些人物行为又让你觉得合情合理,人之常情。
常言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作品里的人物可能是突破约定俗成的道德边界的,但这样的人物看起来很立体,也容易引发观众的省思。
不过我觉得那样一部一黑到底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点睛之笔还是因为其中展现出来的人性高光。
打动和触动不一样,坏的东西、人性阴暗面也可以触动你,而打动一般包含着你的感动。
具体名字这里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来看,里面有个大佬死掉的时候我内心充满钦佩与惋惜。
一个人在那样的环境里,坐到了那样的位置上,在那样的处境下,仍然顾念着昔日的兄弟情分。
也是这份情推了主角一把,让他下定决心为自己和爱人找条活路。
而对于观众而言,倘若故事里没有这样一个大佬,那这部电影可能黯淡无光只剩安静绝望。
为啥突然又说起这部电影呢。
因为回想《黑暗荣耀》时我有相似感受。
但《黑暗荣耀》更为抓马,剧中表演的不是人性阴暗面,而是人性的扭曲面,粗糙来说就是变态。
几位上流社会的公子小姐以虐人(身体和精神)为乐,用无底线的校园暴力毁掉了许多女孩的人生。
18岁的女主没有死,但也因为退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被班主任当众殴打,被亲生母亲抛弃。
当你看到她的遭遇,你会感叹人性悲凉,共情力稍微强一点,可能会感觉氛围可怖心里发怵。
因此当女主踏上复仇之路并一步步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施暴者拉下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快意。
从观众的感受上来讲,整体上这是一部爽剧,里面有少量逻辑漏洞,不具备现实性,不能跟现实里的境况做比较。
如上述《新世界》,这部剧的点睛之笔同样在于其中的人性高光和温暖细节。
女主退学后进了一个厂,白天干活,晚上在宿舍门口的矮凳上借着走廊昏暗的灯光搞学习——
她要拿到高中学历证明,还要考大学,读完大学还要考编,只有去当老师才能接近施暴者的孩子,反制施暴者。
第一个温暖她也温暖我的人物,是跟她同住一个宿舍的打工妹。
这个女孩早早地就关注到了她,厂里的大姐阿姨有时闲言碎语,说她身上的伤疤很可怕,言语中有排斥之意。
而那个女孩看向她的眼神却饱含同情、怜惜和关心。
女孩每晚见她在走廊学习,总是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到她。
如此远远地支持着她,夜夜复夜夜,心里对她又多了几分敬佩。
终于,在得知她要辞职去读大学的那一天鼓起勇气跟她打了招呼。
另一个更显眼的小人物是大婶。
大婶原本在有钱人家当保姆,当保姆的日常没有详细去拍,但推想雇主对她应该也不好。
所以当她发现女主偷翻这家人的垃圾时,她没有第一时间举报。女主翻了多久的垃圾桶,她就在暗中观察了多久。
半年过后,她认为女主是个有恒心的人,做事能做出点名堂,便决定跟着女主干。
交换条件就是让女主帮她鲨了她的丈夫。
大婶有个酗酒的丈夫,长期殴打她和女儿,根本没把她们当人。
后来女主亲自去见过家暴现场,确认属实后她想,如果当初她被校园暴力的时候,身边有个可以依靠的人该多好。
于是,她决定雇佣大婶。
大婶没什么文化,刚开始连相机都不会使用,存储卡是什么也不知道。
她称呼女主为夫人,跟了夫人以后,她考到了驾照、学会了拍照,并且有了拍风景的心情、有了梦想。
而大婶乐观憨直的天性也感染着女主,常常让女主忍俊不禁,冰冷的脸上多了些笑容。
如果说救赎的话,女主和大婶在一起的时间里被治愈得最多,两个人是相互温暖的关系,大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主缺失的母爱。
最后说说男主吧。
男主对女主的喜欢很宏大,就那样不抱希望地喜欢了七八年。原本,他们认识得也不多,下过一年围棋,但就是忘不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女主在黑暗中的一束光下脱光外衣,将自己的一身伤疤醒目地暴露给男主。
这个瞬间她才算坦诚。
男主此时的回应才有意义。
这里有一处细节也处理得很好,就是男主给女主披上大衣的时候,一直别着头目光不触及她的身体,也尽量不碰着她。
他知道女主被伤害后有应激障碍,因而很妥帖地照顾着她的情绪。